1.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芙蓉仙人旧游,游的是哪里
2.关于我心自知的诗句
3.下列人物中谁是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的作者
4.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求全诗 并求作者 并作者平生事迹拜托了各位 谢谢
5."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出自哪首诗?求解答
6.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7.倚天海照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什么意思?
这是曾国藩的诗句。
曾国藩攻破南京后威镇天下,功高盖主,同时,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他举湘军起事,自立为王的最佳时机。否则兔狗烹,朝廷对曾国藩轻则将罢免其军权,重则亦可能暗下毒手。因而这个时候也是曾国藩对称帝一事感到最犹豫最彷徨的时候,此时王闿运再度向他提出此事,他没有像以往那样怒不可扼,严词拒绝,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而沉思的结果就是他写下那句著名的诗句: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山高心自知。"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出自于曾国藩的辩言。说的是一种人生境界,体现了他这种坚守人臣的行为和心理是和他作为儒学大家的身份和受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分不开的,所以越是战功彪炳,他越是克己修身。
具体可以参考唐浩明的长篇小说《曾国藩》。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芙蓉仙人旧游,游的是哪里
太平天国的都城被攻破前,江浙巡抚左宗棠曾写了一封密信给曾国藩。
此联为:
神所凭依,将在德矣。
鼎之轻重,似可问焉!
曾国藩改动一字,明了自己决不谋反的意思:
神所凭依,将在德矣。
鼎之轻重,未可问焉!
还有:倚天照海花无数,
流水高山心自知。
这是一个集联,上联来自苏东坡的诗句,下联来自王安石的诗句。曾国藩各取一句,合并成一副对联,且非常工整巧妙。
下联“流水高山心自如”是容易理解的,但是,上联“倚天照海花无数”却难以理解。“倚天”是站在绝对高处的意思,因为,需要倚靠长天。那一个人站在高处,面朝大海,这是一副什么样的场景呢?其实,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但不管眼前的景象如何诱惑,却无法动摇高处之人的志向。
此外,下联中有“心自知”的字眼,即拥有自知之心的人才有“高山流水”的境界,这不是一般人能够领悟的。可见,曾国藩通过这副对联表明,他拥有不造反的决心,并说明了不造反的理由,即心中的坚持、人生的领悟,即使再美丽的风景也诱惑不了他。
关于我心自知的诗句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芙蓉仙人(石曼卿也)旧游》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作品之一。
芙蓉仙人旧游处,苍藤翠壁初无路。
戏将桃核裹黄泥,石间散掷如风雨。
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
花间石室可容车,流苏宝盖窥灵宇。
何年霹雳起神物,玉棺飞出王乔墓。
当时醉卧动千日,至今石缝余糟醑。
仙人一去五十年,花老室空谁作主。
手植数松今偃盖,苍髯白甲低琼户。
我来取酒酹先生,后车仍载胡琴女。
一声冰铁散岩谷,海为澜翻松为舞。
尔来心赏复何人,持节中郎醉无伍。
独临断岸呼日出,红波碧巘相吞吐。
径寻我语觅余声,拄杖彭铿叩铜鼓。
长篇小字远相寄,一唱三叹神凄楚。
江风海雨入牙颊,似听石室胡琴语。
我今老病不出门,海山岩洞知何许。
门外桃花自开落,床头酒瓮生尘土。
前年开合放柳枝,今年洗心归佛祖。
梦中旧事时一笑,坐觉俯仰成今古。
愿君不用刻此诗,东海桑田真旦暮。
下列人物中谁是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的作者
1. 什么诗或词中有“
曾国藩的“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山高心自知”。
王安石的《明妃曲》中的“ 含情欲说无语处,传与琵琶心自知。”
乔知之 《长信宫中树》中的“零落心自知,芳菲君不见。”
陆游的“前朝名胜凋零尽,百岁关心只自知。”;“力孱气馁心自知,妄取虚名有惭色。”;“羌胡可灭心自知,富贵有命才可与。”;“百年扰扰梦相似,万事悠悠心自知。”;“老态人未觉,孤愁心自知。”
刘长卿的“多病多愁心自知,行年未老发先衰。”
黄庭坚的“天空地迥何处觅,岁计有余心自知。”;“流离颠沛义不辱,去就生心自知。”
白居易的“近来渐喜无人听,琴格高低心自知。”;“华阳观里仙桃发,把酒看花心自知。”
温庭筠的“一去迹常在,独来心自知。”
苏轼的“当其在时或问法,俯首无言心自知。”
东方有阁曰蓬莱,海阔天空心自知。
酸楚心自知,岂止泪两行。
2. 代表自知的诗句南涧中题(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杏园中枣树(白居易)
人言百果中,唯枣凡且鄙。皮皴似龟手,叶小如鼠耳。胡为不自知,生花此园里。岂宜遇攀玩,幸免遭伤毁。二月曲江头,杂英红旖旎。枣亦在其间,如嫫对西子。东风不择木,吹照长未已。眼看欲合抱,得尽生生理。寄言游春客,乞君一回视。君爱绕指柔,从君怜柳杞。君求悦目艳,不敢争桃李。君若作大车,轮轴材须此。
后序(白居易)
前三年,元微之为予编次文集而叙之。凡五秩,每秩十卷,迄长庆二年冬,号白氏长庆集。尔来复有格诗、律诗、碑、志、序、记、表、赞,以类相附,合为卷轴,又从五十一以降,卷而第之。是时大和二年秋,予春秋五十又七,目昏头白,衰也久矣,拙音狂句,亦已多矣。由兹而后,宜其绝笔,若余习未尽,时时一咏,亦不自知也。因附前集报微之,故复序于卷首云尔。
和除夜作(白居易)
君赋此诗夜,穷阴岁之余。我和此诗日,微和春之初。老知颜状改,病觉肢体虚。头上毛发短,口中牙齿疏。一落老病界,难逃生墟。况此促促世,与君多索居。君在浙江东,荣驾方伯舆。我在魏阙下,谬乘大夫车。妻孥常各饱,奴婢亦盈庐。唯是利人事,比君全不如。我统十郎官,君领百吏胥。我掌四曹局,君管十乡闾。君为父母君,大惠在资储。我为刀笔吏,小恶乃诛锄。君提七郡籍,我按三尺书。俱已佩金印,尝同趋玉除。外宠信非薄,中怀何不摅。恩光未报答,日月空居诸。磊落尝许君,局促应笑予。所以自知分,欲先歌归欤。
病中五绝句(白居易)
世间生老病相随,此事心中久自知。今日行年将七十,犹须惭愧病来迟。方寸成灰鬓作丝,假如强健亦何为。家无忧累身无事,正是安闲好病时。李君墓上松应拱,元相池头竹尽枯。多幸乐天今始病,不知合要苦治无?[李、元皆予执友也。杓直少予八岁,即世已九年。微之少予七年,薨已八年矣。今予始病,得非幸乎。]目昏思寝即安眠,足软妨行便坐禅。身作医王心是药,不劳和扁到门前。交亲不要苦相忧,亦拟时时强出游。但有心情何用脚,陆乘肩舆水乘舟。
初(白居易)
闲宵静话喜还悲,聚散穷通不自知。已分云泥行异路,忽惊鸡鹤宿同枝。紫垣曹署荣华地,白发郎官老丑时。莫怪不如君气味,此中来校十年迟。
陪狄员外早秋(岑参)
常爱张仪楼,西山正相当。千峰带积雪,百里临城墙。烟氛扫晴空,草树映朝光。车马隘百井,里閈盘二江。亚相自登坛,时危安此方。威声振蛮貊,惠化钟华阳。旌节罗广庭,戈鋋凛秋霜。阶下貔虎士,幕中鹓鹭行。今我忽登临,顾恩不望乡。知已犹未报,鬓毛飒已苍。时命难自知,功业岂暂忘。蝉鸣秋城夕,鸟去江天长。兵马休战争,风尘尚苍茫。谁当共携手,赖有冬官郎。
示守庚申众(程紫霄)
不守庚申亦不疑,此心常与道相依。玉皇已自知行止,任汝三彭说是非。
醉歌行(杜甫)
陆机二十作文赋,汝更小年能缀文。总角草书又神速,世上儿子徒纷纷。骅骝作驹已汗血,鸷鸟举翮连青云。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只今年才十六七,射策君门期第一。旧穿杨叶真自知,暂蹶霜蹄未为失。偶然擢秀非难取,会是排风有毛质。汝身已见唾成珠,汝伯何由发如漆。春光澹沱秦东亭,渚薄牙白水荇青。风吹客衣日杲杲,树搅离思花冥冥。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乃知贫贱别更苦,吞声踯躅涕泪零。
叙吟(杜荀鹤)
多惭到处有诗名,转觉吟诗僻性成。度水却嫌船著岸,过山翻恨马贪程。如仇雪月年年景,似梦笙歌处处声。未合白头今已白,自知非为别愁生。
3.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这是曾国藩的对联,为集句联。
上句出自苏轼诗:芙蓉仙人旧游处,苍藤翠壁初无路。戏将桃核裹黄泥,石间散掷如风雨。
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花间石室可容车,流苏宝盖窥灵宇。
下句出自王安石《伯牙》诗: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闭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有人曾劝曾国藩“鼎之轻重,似可问焉”,让其夺位,曾国藩便以此联答之,告诉诸人,这才是他毕生所要追求的人生境界,于是劝者止声,这两句话描述的是一种大气魄,大场面,倚天观海,阳光照在海面,海天一体,浪花飞腾,此时的自己心胸犹如隐藏着流水高山而博大起来,同时流水高山等也有一种淡薄之味,这是一种最超然的境界。 这句诗的背景是湘军将领集体暗示,恳请曾国藩自立为王时,曾就用此诗表达了自己崇尚清高,淡雅的圣贤,不愿去称王称帝.从而打消了众将的一番企念. 此句完全表明了曾有清高,淡泊,忠诚,知恩图报的君子小义,却没有为天下苍生当仁不让,大义灭亲的圣贤王道。
4. 求类似诗句;越多越好 (他人不知我自知,轮回无情心有情东武望余杭,云海天涯两渺(一作杳)茫。
何日功成名遂了,还乡,醉笑陪公三万场。
不用诉离觞,痛饮从来别有肠。
今夜送归灯火冷,河塘,堕泪羊公却姓杨。
一箫一剑走江湖,千古情仇酒一壶!两脚踏变尘世路,以天为盖地为庐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扰,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寻扁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秋来相顾尚飘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百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消万古愁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一蓑风雨任平生
左牵黄,右擎苍,西北望,射天狼,霸气侧漏。
生当作人杰,亦为鬼雄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 五花马 千金裘 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苦愁
5. “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可以算是的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山高心自知: 这是曾国藩的诗句。
曾国藩攻破南京后威镇天下,功高盖主,同时,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他举湘军起事,自立为王的最佳时机。否则兔狗烹,朝廷对曾国藩轻则将罢免其军权,重则亦可能暗下毒手。因而这个时候也是曾国藩对称帝一事感到最犹豫最彷徨的时候,此时王闿运再度向他提出此事,他没有像以往那样怒不可扼,严词拒绝,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而沉思的结果就是他写下那句著名的诗句: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山高心自知。"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出自于曾国藩的辩言。说的是一种人生境界,体现了他这种坚守人臣的行为和心理是和他作为儒学大家的身份和受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分不开的,所以越是战功彪炳,他越是克己修身。
具体可以参考唐浩明的长篇小说《曾国藩》。
6. 依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这首诗完整的什么,这诗是什么意完整的,这两句诗是曾国藩在攻取太平天国的首都江宁之后,身边朋友幕僚等劝曾国藩向北京进军黄袍加身。他拒绝后所写的一句诗。
倚天照海花无数
此句道的是: 当君身处高处,君临天下时,就会发现原来有很多很绚丽,很出色的花朵。 当年曾氏以此表达只要你(们)站在更高处,就会发现天下有很多人比我出色。
高山流水两心知
此句道的是: 高山和流水本是相关和缠绵的,但是彼此无耐只能是擦肩而过,因为彼此都知道不可能有长久的相处。 当年曾氏以此表达我虽有意于此,你等也有情为我, 但即便我当上了皇帝, 面临这等乱世,还是没有好的结局的,只要我们彼此心照就好了, 你们的情意我心领了。
这十四个字大概意思是:“我一生的荣耀都是朝廷给的,曲高境幽的状态,只有我自己心里自知了”。当时的形势来看,曾国藩如果登高一呼,很有可能黄袍加身。但是老先生不没有这样做。那是一种对皇权的忠,是一个儒家理学的血液深入到骨髓的一种思想,但是曾国藩并不迂腐,把握住大是大非的问题后又能准确的把握世事的脉络。
扩展资料:
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之学并未盲目崇拜,事实上,他对于宋明儒学其他支派的思想亦多所汲取。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
曾国藩继承桐城派方苞、姚鼐而自立风格,创立晚清古文的“湘乡派”,乃湖湘文化的重要代表。他论古文,讲求声调铿锵,以包蕴不尽为能事;所为古文,深宏骏迈,能运以汉赋气象,故有一种雄奇瑰玮的意境,能一振桐城派枯淡之弊,为后世所赞。
曾氏宗法桐城,但有所变革、发展,又选编了一部《经史百家杂钞》以作为文的典范,非桐城所可囿,世称为湘乡派。
所著有《求阙斋文集》、《诗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训》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另著有《为学之道》、《五箴》等著作。 清末及民初严复、林纾,以至谭嗣同、等均受他文风影响。
搜狗百科—曾国藩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求全诗 并求作者 并作者平生事迹拜托了各位 谢谢
下列人物中曾国藩是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的作者。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面对这些属僚,曾国藩十分冷静地给众人写下了一副对联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坦露心迹,放弃了在他手上创造曾氏王朝的机会。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出自哪首诗?求解答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山高心自知: 这是曾国藩的诗句。 曾国藩攻破南京后威镇天下,功高盖主,同时,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他举湘军起事,自立为王的最佳时机。否则兔狗烹,朝廷对曾国藩轻则将罢免其军权,重则亦可能暗下毒手。因而这个时候也是曾国藩对称帝一事感到最犹豫最彷徨的时候,此时王闿运再度向他提出此事,他没有像以往那样怒不可扼,严词拒绝,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而沉思的结果就是他写下那句著名的诗句: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山高心自知。"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出自于曾国藩的辩言。说的是一种人生境界,体现了他这种坚守人臣的行为和心理是和他作为儒学大家的身份和受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分不开的,所以越是战功彪炳,他越是克己修身。 曾国藩(1811-1872) 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湖南长沙府湘乡(今湖南省双峰县)人。中国清朝时期的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中兴名臣」之一,也是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湖南长沙府湘乡白杨坪人,现属湖南省双峰县荷叶镇天子坪。 曾国藩于嘉庆十六年(1811年)出生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荷叶塘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曾国藩6岁时入塾读书,8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时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并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俱佳列为优等,可见他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至道光十二年(1832年)他考取了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 曾国藩28岁便考中了进士,从此之后,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路,并成为军机大臣穆彰阿的得力门生。在京十多年间,他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值阁事,内阁学士,稽察中书科事务,礼部侍郎及署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等职,曾国藩就是沿着这封仕途之道,步步升迁到二品官位。十年七迁,连跃十级,从七品一跃而为二品大员, 曾国藩的一生是和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分不开的。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这时太平天国的起义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不堪一击。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咸丰三年(1853年)藉著清政府给予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军。曾国藩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用刑苛酷,史称「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审匪类,解到重则立决,轻则毙之杖下,又轻则鞭之千百。……案至即时讯供,即时正法,亦无所期待迁延」。不仅他自己直接,他的父亲和四弟也,即有人责其过多,称呼为「曾剃头」、「曾屠户」。据说,南京小孩夜哭,妈妈说「曾剃头来了」,小孩就不哭了。在和太平军作战中,曾国藩用劫掠财物、封官赏爵的办法来鼓舞士气,养成湘军凶悍领残的本性。湘军在军事素质落后的清朝武装力量中成为中国南方地区与太平天国军事力量作战的主力之一。曾国藩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 曾国藩一生著述颇多,但以《家书》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光绪五年(1879年),也就是曾国藩后7年,传忠书局刻印了由李瀚章、李鸿章编校的《曾文正公家书》。 曾国藩本人也善于运用人才,清朝另外一些名臣如左宗棠、李鸿章都与他有密切关系。左宗棠、李鸿章等称呼曾国藩为老师。曾国藩曾说“李少荃拼命做官,俞荫甫(俞樾)拼命著书”。 太平天国失败后,太平军在江北的余部与捻军汇合,清廷命曾国藩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曾国藩带领湘军二万,淮军六万,配备洋枪洋炮,北上“剿捻”,他的方针是“重迎剿,不重尾追”,并提出“重点设防”等计划,妄图把捻军阻击在运河、沙河地区,使捻军无处可逃,然后加以消灭。但是捻军突破了曾国藩的防线,进入山东,使曾国藩的战略计划全部破产。曾国藩被免职,由李鸿章接代。 同治九年(1870年),正在直隶总督任上的曾国藩奉命前往天津办理天津教案。1870年6月21日,天津数千名群众因怀疑天主教堂以育婴堂为晃子拐骗人口、虐杀婴儿,群集在法国天主教堂前面。法国领事丰大业认为官方没有认真弹压,持枪在街上碰到天津知县刘杰,因发生争执开枪射击,当场击刘杰仆人一人,民众激愤之下先杀了法国驻天津领事丰大业及其秘书西门,之后又杀了10名修女、2名神父、另外2名法国领事馆人员、2名法国侨民、3名俄国侨民和30多名中国信徒,焚毁了法国领事馆、望海楼天主堂以及当地英美传教士开办的4座基督教堂。事件发生后,英、美、法等国联合提出抗议,并出动军舰逞威。曾国藩到天津后,考量当时局势,不愿与法国开战,“但冀和局之速成,不问情罪之一当否”,在法国的要求下,商议决定最后处为首的18人,充军流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崇厚派使团至法国道歉。这个交涉结果,朝廷人士及民众舆论均甚为不满,使曾国藩的声誉大受影响,引起全国朝野的垂骂,连他的湖南同乡,也把他在湖广会馆夸耀其功名的匾额砸烂焚毁。 同治十一年二月初四(公历:1872年3月20日)在南京病逝。朝廷赠太傅,后被谥“文正”。其家族后代多出官宦,如曾纪泽等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山高心自知: 这是曾国藩的诗句。
曾国藩攻破南京后威镇天下,功高盖主,同时,在这种情况下,也是他举湘军起事,自立为王的最佳时机。否则兔狗烹,朝廷对曾国藩轻则将罢免其军权,重则亦可能暗下毒手。因而这个时候也是曾国藩对称帝一事感到最犹豫最彷徨的时候,此时王闿运再度向他提出此事,他没有像以往那样怒不可扼,严词拒绝,而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而沉思的结果就是他写下那句著名的诗句: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山高心自知。"倚天照海花无数,高山流水心自知!"出自于曾国藩的辩言。说的是一种人生境界,体现了他这种坚守人臣的行为和心理是和他作为儒学大家的身份和受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分不开的,所以越是战功彪炳,他越是克己修身。
具体可以参考唐浩明的长篇小说《曾国藩》。
倚天海照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什么意思?
是清末曾国藩所写,当时曾国藩已经功成名就,也早有收山之念,而他从少年立志便只是为了涤荡天下(故而取名为涤生),并无起义夺权之念,这便是曾公写下这两句诗的一个缘故。
当时湘军已经取下了天京(太平天国的最后一城),手下的部将包括自己的九弟曾国葆都有心拥护曾国藩称王,因为当时在军队内部,满汉之间的矛盾特别大,八旗军队腐化,将领昏昧无能,却占着自己的身份抢占汉军的功劳,而汉军只是因为在中央没有人撑腰,故而敢怒不敢言。而曾国藩以一介书生,从受命起,建立湘军并让教化深入军心,民心。因为湘军有很好的建制和军纪,作战勇猛,湘军成了清政府赖以维持政权的军队,在平定太平天国起义中打了很多胜仗,加之军队饷银充足,奖罚分明,湖汉两广的农民都乐而弃农从军。在军队中尤其是军队将领中,曾国藩的威望是相当高的,不管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大家都是打心底愿意曾国藩成为他们有生之年的统领,甚而领导他们(大部分是汉人)推翻清政府,建立一个自己的时代。对于热血的将领和青年人,很自然会想到这些,因为曾国藩作为中国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精神领袖,是这些人心中的神。许多有识之士也不时去试探曾国藩,看他是否有自己建立政权的意思。包括他的一些好友,用言语暗示,问曾国藩“东南半壁无主,我君其有意乎?”暗示他建立自己的政权,但曾国藩察觉后都巧妙拒绝了。
当与太平天国的战争打完,将领们齐聚在大厅中,群情激愤,都希望有生之年能做更大的一番事业,而其中尤以曾国藩的九弟为最。然而临来的却是曾国藩的两句诗“倚天照还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曾国藩借此想对将领们表明自己没有夺权之念,只是做一个忠实的臣子,也希望部下们收起妄念,不要再做无谓的打算。而将领们看后表情各异,或垂首惋叹,或痛哭流泪,或茫然,或愤慨。
后来这件事也风言风语的传开了,毕竟曾国藩位高权重,且曾家一门多显,自然有很多人注意曾家。一位曾对曾国藩颇有偏见的人看到那两句诗时,不禁潸然泪下,询问着“真有这两句诗吗?”,感叹自己此时才懂曾国藩情怀之高远。而如果没记错的话,当年也正是他,埋首经卷,寻求救世治国之良策,后来多次向曾国藩献策而不为所用,也是他有心劝荐曾国藩自立,却被曾国藩婉拒。
我想曾国藩在当时的情况下写下这两句诗,自然还有曾国藩在政治上的考虑。曾国藩在早先出仕的时候因为年少血性,多少有些激越,是个敢谏敢言的读书人。后来随着阅历渐深,且自己修习的黄老之学讲究韬晦隐忍,自己多少受之影响,在政治上越来越理智,而用其学生李鸿章的话来说,曾国藩过于懦弱,也就是胆小稳重吧,不过这在政治上未尝不是其长处。只是今天在推崇曾国藩的书里,更习惯于说曾国藩能忍,用曾国藩自己的话说就是“打落牙齿和血吞”,可以说他颇有宰相唾面自干的风范。
最大的忧患(太平天国)已经不存在了,外国的威胁尚未完全体现出,中国古来就有“狡兔,走狗烹;敌国灭,良臣亡”的教训。曾国藩位高权重,一门光耀,朝廷忌惮他,权臣妒忌排挤他,部下将领羡慕推崇他,都只是让他和他的家族处在浪尖上,这些曾国藩不会不知道。况且精满则溢,月满则缺。与其等到自己志得意满时外界削弱自己,不如自己先削弱自己的势力,或许能更好的保护自己。所以他写下了这两句诗,便在不久后开始筹饷裁撤湘军,削弱自己的实权。
这是曾国藩的诗句,大概意思是站在高处可以看到更多更美的花朵,我们不可以拥有整个春天,只要拥有属于自己的一朵就足够了,无论别人的心气和希望有多高,我们自己永远要保持低调,不被外界所影响,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不知道你满意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