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最后一个君主叫桀,是个暴君。约公元前1600年,汤的军
队古领了夏朝的首都期邦(今洛阳地区),夏王朝灭亡,汤建立了
商王朝。汤,又叫成汤或成唐,有时候,后人也叫他商汤。甲骨文
记载他名叫大乙,就是这个人把夏桀消灭掉的。
灭夏的战斗胜利后,商汤在3000诸侯的拥立下称王,宣告商王朝的建立。商汤从残暴的夏桀身上吸取了教训,总结出夏桀是因为老百姓的反对才灭亡的。于是,他便以身作则,为老百姓做好事,整伤朝纲,将阿谀奉承的奸臣赶走,重用忠心为国的大臣。商汤这一系列的举动深受各地诸侯的欢迎。商朝的建立和兴旺,有力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古代文明的进步获得转机,使中国成为伟大的文明古国之一。
伊尹,出生于伊水流域(今河南洛阳附近),在他年龄很小的时候,就被卖到了有莘国(今开封陈留一带)做奴隶。
有一回,商汤的左相仲虺去给夏桀送贡品,途中在有莘国停留了几天。无意中,他发现送饭菜的奴隶伊尹才智出众,交谈之下,发现伊尹果然是个贤人。
回国后,仲虺就向商汤举荐了伊尹。求贤若渴的商汤,立即派了一名使臣带着聘礼,到有莘国去请伊尹。使臣到了有莘国后,明察暗访,费了很大劲儿,才在野外的一间小茅草屋里找到了伊尹。使臣上下打量了一番这个又黑又矮、蓬头垢面的伊尹,实在看不出这个人有什么出众之处,不由得显出一副傲慢无礼的神情来,他对伊尹说道:“你就是伊尹吧,你的运气来了,我们商王想见你,赶快收拾东西跟我走吧!”伊尹被使臣傲慢无礼的言行激怒了,立即以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态度,从容地回答说:“我伊尹虽然贫寒,但我有田种,有饭吃,过得像尧舜一样痛快,为什么要去见你们商王呢?”商国的使臣讨了个没趣儿,只好垂头丧气地回商国了。
有莘国的国君听说商汤派使臣来请伊尹,他怕伊尹被商国请回去对自己不利,就找了个借口把伊尹抓了起来。后来仲虺亲自来请时,伊尹已失去了人身自由。
仲虺回商国后,把伊尹面临的处境向商汤汇报了一遍,商汤十分失望。后来。仲想出了一个主意,便对汤建议向有奖国让伊尹作为隆嫁奴隶,和有国君的女婿起到商国来。样不仅可以请来伊尹,而且可以使有国免除疑成。商汤表示
兴土木、奢佛溪逸、征伐邻同、马上派人到有国去求婚。使臣到了有国,向有国求婚有国的国君答应了商汤的要求。于是伊尹作为陪嫁双隶来到了南国。
图救穷、勤政廉明,周边诸伊尹来到了商国后,经过交谈,商汤感到开果然是个了不起
的人才,于是就任命伊尹为商国右相,和仲共同策划处理各种国事。就这样,伊尹由一个奴隶一跃成为商国的室相。在伊尹的辅助下、商国的势力更加强大,最后终于灭掉了摇摇欲坠的夏王朝,建
商汤后,伊尹成为商朝的重要辅臣。商汤原来有三个儿子,立了商朝。
大儿子太丁得早,于是汤后,伊尹扶持商汤二儿子外丙继位做了商王。但是外丙不久也了,于是伊尹又立他的弟弟中壬为王。过了不久,中壬又了,伊尹只好立商汤的长孙太甲为王。
太甲从小生长在帝王之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因此他即位后,政务民事从不过问,整天只知寻欢作乐。
对于太甲能否做好国王,伊尹很是担心,因此他辅太甲,用力最勤。太甲刚一即位,伊尹就在祭祀先王的典礼上作了长篇训话(后题为《伊训》),教导太甲要继承先王遗志,勤于政事,努力修身治德,以使商朝的江山能够永不消逝。还作了《肆命》,陈述天命之无常,劝诫太甲。不久后,再作《祖后》,以远古君主兴亡之事劝谏太甲以史为鉴,避免亡国厄运……
伊尹一再教导太甲要勤政爱民,不能耽于游乐,但太甲根本听不进去。伊尹看到太甲执迷不悟,心想:太甲这样放纵下去说不定将来会成为夏桀一样的人。由于劝诫毫无结果,伊尹在和其他大臣商议后,把太甲软禁在汤墓附近的桐宫(今河南偃师县西南),让他静心思过。
三年的时间过去了,看到太甲稚气脱尽,行为简朴,与三年前相比判若两人,伊尹非常高兴,便亲自携带商王的冠冕衣服到桐宫,迎接太甲返回亳都再登王位,把国政交还太甲。桐宫三年,太甲好像变了个人。他早起晚睡,关心百姓疾苦。诸侯见太甲宽厚仁德,待人诚恳,因而都来归附;百姓见君王和蔼可亲,关心人民,因而都同心爱戴……
太甲复位后,实行了一系列好的政策,诸侯归顺,百姓安居乐业,商朝仿佛又回到了商汤当政的时候。传说太甲后,伊尹作《太甲训》3篇,称颂太甲,并尊他为太宗。太甲后,沃丁即位,伊尹自觉年老,不再参与朝政。伊尹于沃丁八年病,相传他活了一百多岁。沃丁以天子之礼隆重地特别是他的政治主张对整个商代都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这是一首颂扬商朝开国 历史 的乐歌中的歌词,是歌颂伊尹担任“阿衡”官职辅佐商王的功绩的。伊尹辅佐了汤、太甲、沃丁等五位商王,是名副其实的五朝元老。像伊尹这样的辅佐大臣,在商朝还有很多,他们在维护商朝的长治久安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伊尹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
第六编 辽金元文学
第一章 辽金文学
名词解释 国朝文派
一.金大定、明昌年间,涌现出一批在金朝领土上成长起来的作家,使金代文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繁荣阶段。代表作家有蔡珪、党怀英和王庭筠。他们的创作风格与由宋入金的文人不同,属于真正的金代作家,元好问在《中州集》里将他们归为“国朝文派”。
二.蔡珪:他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他的散文具有北国雄健诗风;党怀英:在诗、文、书法都很擅长,其文平实畅达,不尚虚饰,其诗体物精细,有陶谢之风;王庭筠:文学成就是多方面的,诗文书画并成卓绝。他作诗以黄庭坚为法,诗律精严生新,却没有险怪生涩之病,很少用典。
国朝文派出现后,标志着金代文学的真正开始。
诸宫调
所谓“诸宫调”,指取向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首尾一韵的短套,再用不同宫调的短套联结成长篇的说唱体文学形式,它由韵文与散文两部分组成,采用歌唱与说白相间的方式演说故事,基本上属于叙事体,但它的唱词中有接近代言的成分,对戏剧艺术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简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所体现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
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他的《诗论三十首》是唐宋以来最系统、最全面的一组诗论绝句,集中体现了他的审美追求和诗歌创作观。
一.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中通过历评汉魏以下的诗人作品来明辨清浊,故其论诗绝句,按时间顺序分论魏晋南北朝、唐、宋三个时期的诗歌流派,树立学习榜样而贬斥伪体。
二.他颂扬魏晋风骨,又特别强调诗歌创作要出自天然,天然,质朴和有英雄气。他比较形象和准确地把握唐代诸家诗歌在风格意境和创作手法方面的特点,褒多于贬。
三.对于宋人的诗歌创作则颇多微辞,认为宋诗之病在于不与古人同而一味求奇。他批评宋诗的沧海横流和翻新出奇,认为以偏离了古诗正体而走到尽头。矛头所指苏、黄后学一味求新求变的“更出奇”,明确表示自己不愿意作江西诗派中人。
简述元好问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
元好问是金代文坛最杰出的大家。
一.元好问的诗现存一千四百余首,不仅在金代诗人里数量最多,艺术成就也最高。
二.元好问最感人的作品,是他在金亡后写的丧乱诗,真是字字血,声声泪,具有极苍凉沉郁而悲愤高亢的特点,从而形成了情调悲凉而骨力苍劲的独特风格。
三.元好问擅长写各种诗体,而以七律和七绝成就最为突出。在晚年还写了不少咏物诗、山水诗等,技巧更成熟,且不失其一贯的豪健之气,但艺术感染力已远不如丧乱诗了。
第二章 前期元杂剧
名词解释 元杂剧
元杂剧有称北杂剧,是在诸宫调和金院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成熟戏剧形式。
主要特点:
1. 由“四折一楔子”构成;
2. 一折里用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3. 楔子的篇幅叫段,一般放在第一折前交代剧情,起“序幕”的作用;
4. 在表演上由一人主唱,如以正旦为主的戏里,只由正旦一人独唱到底,其它角色都不唱,只用旁白。
在金、元之交,北杂剧的创作就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著名的杂剧作家有:白朴、马致远、关汉卿等,多为金入元的文人。元杂剧的前期创作呈繁荣的局面,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最为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
简述白朴历史剧《梧桐雨》的创作特色和寓意
1. 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梧桐雨》体现白朴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于表现患难后的寂寞和衰残中的孤愤。它直接取材于《长恨歌》,但并不是为了歌颂李、杨的爱情。
2. “安史之乱”是整个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作者把李、杨故事放在这样一种急剧变化的历史背静上表现,抒写了人世沧桑之感,将一个众人熟知的历史故事,处理得寓意深刻,不同凡响。
3. 该剧之所以动人,还在于它融进了作者对战乱不幸生活的切身体验,借剧中人物表达自己的感受,故能把唐明皇孤寂时听雨的一缕哀思,写得百转千回。
简述白朴爱情戏剧《墙头马上》的艺术的风格
1. 白朴《墙头马上》是一出带有较浓喜剧色彩的爱情剧、以紧凑、生动的情节安排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刻画见长。
2. 剧中主角李千金大胆、泼辣,在爱情问题上处理采取主动,因此她一遇到意中人就敢与其私奔,并坚定地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看重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 这是一出正面歌颂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讽刺封建家长的作品,人物生动,剧情活泼、艺术风格轻松,与《梧桐雨》的凝重迥然不同。
试叙马致远《汉宫秋》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著名历史剧《汉宫秋》元代作家马致远的代表作,取材昭君出塞的故事。
1. 把“和亲”之举作为国家衰弱的征象,写历史兴亡的感慨,借昭君之恨抒发了反抗民族压迫的情绪,并在一定程度上抨击了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
2. 在剧情描写中,作者把悲剧的根源推倒奸臣毛延寿及满朝文武身上,有意或无意地对汉元帝做了“美化”的处理,把他写成一个忠于“爱情”的风流才子式的人物,并在剧中以大量的篇幅表现汉元帝失去王昭君时的悲愁别恨。
3. 艺术上:剧中许多唱词写得声情并茂,以塞北风光和宫中秋景,衬托离别之恨和思念之苦,意境优美,音节嘹亮跌宕,极富艺术感染力。
试叙《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一.简述《西厢记》在体制上的突破
1. 突破了元杂剧一本四折的体制,采用五本二十一折的长篇巨制,像是用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连台本。
2.打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采用了由末、旦轮流主唱的方式。
二.试叙《西厢记》的人物塑造艺术
王实甫的《西厢记》善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其获得艺术上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对张生、莺莺和红娘的性格刻画上。
1. 张生:随是一介,但却能不顾门第的悬殊,十分勇敢地追求相国**,一见到意中美人就把功名抛置脑后,执迷不悟,把一场自由恋爱搞得轰轰烈烈。
2. 崔莺莺,是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出身名门,可她风情和作派却不象淑女。一方面对于男女自由恋爱有一种本能的渴望,希望有人爱自己,自己也去爱别人,她对张生的爱是很主动、大胆的,敢于突破禁区。另一方面,作为名门的**,她又得时时顾及自己的身份,有时显得心口不一、优柔寡断,需要红娘从旁助一臂之力。
3. 红娘,是剧中最光彩的人物。虽出身低贱,却显得比女主人更有主见,而且机智、泼辣。富有正义感,为张、崔的自由恋爱穿针引线。在两人的婚事遭到老夫人反对时,她挺身而出,指责老夫人背义忘恩,又巧妙地将老夫人制服。她的名字成了那种不计个人得失而乐于成全他人的助人者的象征。
三.简述《西厢记》的词章之美
王实甫的《西厢记》在语言上,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1. 人物语言都是充分戏剧化和个性化的,形成了抒情诗般的歌唱语言和潜台词丰富的道白语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 剧中的唱词表现了特定的场景中人物的真情实感,以经过提炼的当时民间口语为主,适当地融化前人的诗词佳句,形成一中既明白通畅,又清丽华美的语言风格。
3. 剧中的唱词本色而富于文采,具有浓郁的诗意,能启发读者的想象力,使人感受到主人公离合悲欢的缠绵之情,了解人物的内心秘密,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第三章 关汉卿 简述关汉卿历史剧《单刀会》的艺术特色
《单刀会》是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主要艺术特色有:
1.构思很有特点,善于用铺垫和渲染手法塑造人物,主人公关羽到第三折才出场,由东吴的亲贵乔公主主唱,让他追述关羽的英雄业绩和豪勇气派,先声夺人!
2.风格沉雄壮烈,许多唱词写得很大气,具有雄浑苍劲的意境。
试叙《救风尘》中赵盼儿的人物形象塑造艺术
《救风尘》是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创作的风月剧。
1.赵盼儿是剧中关汉卿的塑造的形象中最具光彩的人物。她虽曾有过从良的念头,但生活中的教训告诉她,一朝沦落、终身蒙尘的,是决不可能有风月场中更好的命运的。到妓院里来的男人都只是把当作寻欢作乐的玩物,指望他们做诚心肠的丈夫,无异于白日做梦。
2.一开始,就劝宋引章,别相形周舍的甜言蜜语。街道宋引章的求救信后,她巧做安排,先是用风月手段勾引周舍,发誓要嫁给他,让周舍休了宋引章,然后有翻脸不认人,玩弄周舍于股掌之上,显示出她对姐妹的侠骨柔肠,和对付无赖阴恶之徒的大智大勇。
试叙关汉卿风月爱情剧中的女性形象
元杂剧代表作家关汉卿擅长写女性题材,在他现存的十八种杂剧作品里,“旦本”戏多达十二种。有《救风尘》、《谢天香》、《金线池》等。
1.这三种都以为主角,专为风尘女子写照传神。风尘女子是相对良家妇女而言的。在与异往方面,被视为尤物的风尘女子享有一定的自由,然而却是以她们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为代价。她们具有婉转的歌喉、曼妙的舞姿、敏捷的才思,以及动人的姿色和顾盼生姿的眼波,但在男性为中心的封建社会里,这一切并不能改变她们作为玩物的命运。
2.在这三出正面描写生活的剧作中,作者真实地展示了风尘女子争取从良的曲折过程,写出了她们在与不幸命运抗争时的,无知沉沦如宋引章急于嫁给一个公子哥,想立个妇名;大智大勇如赵盼儿救姐妹侠骨柔肠,斗无赖大智大勇;软弱动摇如谢天香嫁到钱府为妾,任人摆布,只是自叹自己的命不好;心高气傲如杜蕊娘较早意识到自己将老风尘的悲惨命运,于是历经千辛想从良,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剧中塑造的性格各异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堪称风尘女子的知音。
试叙关汉卿《窦娥冤》中窦娥的品格与反抗精神
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元杂剧中最著名的悲剧作品。剧本反映的内容和人物遭遇,是以元代贪官污吏徇徇私枉法、制造冤假错案的社会现实为根据的,属于社会公案剧。
1. 这是一出描写好人蒙冤受难的苦情戏。剧中的窦娥具有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和事事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品格。如窦娥在严刑拷打之下仍不屈服,当听到要拷打婆婆时,才屈招一事是自己所为。宁愿让自己受冤也不愿看婆婆遭受皮肉之苦。
2. 剧中的窦娥同时也具有刚烈的性格和强烈的反抗精神。如“叱天骂地”之举蕴含着强烈的反抗精神,是对暗无天日的社会制度的怀疑和批判。“三桩誓愿”的应验,表明天地也为其冤情所感动。最后窦娥的冤魂化作复仇的鬼魂出场,也是其刚烈性格的表现。
这些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