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歌词库

水调歌头 朗诵_水调歌头朗诵视频

水调歌头 朗诵_水调歌头朗诵视频

       感谢大家在这个水调歌头 朗诵问题集合中的积极参与。我将用专业的态度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给出具体的例子和实践经验,以帮助大家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

1.水调歌头 朗诵指导

2.水调歌头朗诵诗词内容是什么?

3.水调歌头朗诵串联词

4.水调歌头 的朗诵

5.一首配中秋节诗朗诵的歌

水调歌头 朗诵_水调歌头朗诵视频

水调歌头 朗诵指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二十一岁中进士,神宗时期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受诬陷被贬黄州任团练副使,在黄州四年多曾于城东之东坡开荒种田,故自号“东坡居士”。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被贬惠州、儋州。大赦北还,途中病死在常州,葬于河南郏县,追谥文忠公。

        在任地方长官期间,苏轼关心民众疾苦,做了许多利民的好事,深受民众拥戴。苏轼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苏轼是著名诗人,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他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苏轼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苏轼还是著名的画家。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注释]

        水调歌头: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丙辰:熙宁九年(1076)。

        子由:苏轼弟,名辙,字子由。

        绮户:雕花的门窗。

        婵娟:美女。此处指月里嫦娥,用以代指月亮月色美好。

       [译诗、诗意]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赏析]

        这首词是苏轼创作进入全盛时期的代表作,全词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咏月诗词中不可多得的名篇。

       熙宁九年(1076),苏轼知密州已有两年。时苏辙在齐州(今济南)幕府掌书记,兄弟六七年未见。中秋之夜,苏轼携客人登超然台饮酒赏月(见《和鲁人孔周翰题诗二首》小引,《苏轼诗集》卷十四),通宵欢饮,豪兴大发。望月思亲,赋词放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位“坡仙”旷逸的情性和深邃博达的人生思考。

       词前片写“欢饮达旦,大醉”的情状,后片写佳节思亲的惆怅,全词充盈着奇特的想象和俊逸的浪漫气息。牵人神魂,沁人心脾。词的意境显然受李白诗的影响,但又有所新发。“明月几时有”两句从李白《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化出,同时又暗用此诗“皎如飞镜临丹厥,绝烟灭尽清辉发”的诗意。明月清辉逼人,美酒香醇醉人,东坡不禁奇想联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正是《诗经》“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之意,赞美、欣赏之情溢于言表,而词人倜傥潇洒之丰神亦尽在这一问之中。进而词人以谪仙自居,意欲“乘风归去”,词境较李白《把酒问月》更为空灵蕴藉。“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接上文,欲去又止,词情一顿。“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融化李白《月下独酌》“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诗句,借用李白诗中洒脱不羁的形象和清朗空明的意境,舍却原诗孤独迷惘的情绪,表达了苏轼飘飘欲仙却又脚踏人间泥土、热爱人生的精神面貌。琼楼玉宇,乘风奔月,月宫高寒,无一不是人们熟知的神话传说,被词人信手拈来表现其中秋月夜的“欢”情“醉”意,舒卷自如,既写尽了“欢”,也写活了“醉”。

       下片写思亲,仍扣“月”而行,情绪略转低徊。“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光流转,斯人不眠。苏轼与苏辙手足情笃。苏轼杭州通判任满时,“请郡东方,实欲昆弟之相近”(《密州谢表》《东坡集》卷二十五)。但来到密州,兄弟相隔仍遥,晤面艰难。每逢佳节倍思亲,今宵明月朗朗,思亲之情袭来,不能自已。“无眠”者,与客长饮之苏子也,然亦指今宵因月色而思亲的普天下“无眠”之人。由己及人,月光下会有多少羁旅游子辗转反侧、忧思无眠呵!月圆而人未圆,不由苏子不怨:“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亮对人间不该有什么怨恨吧?可是,何以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刻而常圆呢?倒像故意令人难堪似的。此一问,婉转真挚,体验独到,足见怀人之深之切。“人有悲欢离合”三句又反,词情再作跌宕。词人运思入理,以他特有的旷达洒脱自我排解。既然天地间万事万物都不能十全十美,最后顺理成章,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结束全词。只要“人长久”,虽然相隔千里,总还能心心相印,共赏圆月;只要“人长久”,今虽不聚,总会有团圆之日。至此情绪一宽,圆月的光辉似乎也更为清朗可爱了。

       此词想象奇拔浪漫,笔势矫健回折,形象洒脱生动,“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酒边词序》)。其清旷健朗之格调大异于花间、金奁之柔媚婉约,初露东坡豪放词风范,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但更为启人心智、隽永有味的还是苏轼对人生、对物理的睿智的思考。宇宙里、自然界、人生中原本有无数的缺憾。鲜花娇美,芳草茂绿,但枯荣有时,美景不永;亲情系心,相依相恋,而悲欢离合,聚散无常;时光无限而人生短促;怀才有志而机缘难凭……大千世界竟是这样美好而又缺憾地奇妙融合,诗歌赋吟因此才有那么多的惜春悲秋、伤离叹老之作。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士哲人困于这种人生的缺憾而悲愤不平;有多少骚人墨客惑于这种人生的缺憾而颓唐忧伤。岁月悠悠,现在轮到东坡。他“奋励有当世志”,但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只好自请外任,当有壮志难酬之恨。中秋佳节,兄弟同在齐鲁,相望而不能相晤,是有亲人不得团聚之苦。年届不惑,人生入秋,渐知人生短暂之紧促。时值中秋,霜风渐紧,将近万物萧杀之萧条。洞悉事理的东坡此时此刻对人生、物理的缺憾该有多少深切的感受!所以,他的词里才有那么多情感、思想的跌宕、回折。但是他绝不沦于忧伤颓唐。他站高一层,放开视野,以古今事理排解一己之郁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虽因离别而苦,月也并非永远团圆。万事万物之圆美、欠缺总在不容抗拒的循回轮转之中。既然如此,又何必耿耿于月圆人散呢?继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超越了时空、地理的局限。“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共赏明月意味着双方健在并互相思念,这就足以令人庆幸和宽慰。

       苏轼的这种自我庆幸和自我宽慰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苏轼的思想深博而复杂,以儒为根底,但并不排斥佛、老,而且善于将佛、老的某些妙理玄言与儒学理论融汇贯通,用以处理行藏、出处、进退之节。中国士大夫对待人生、事业的挫折,大体遵循两条道路:或放弃理想,与世浮沉;或坚持理想,知其不可而为之,哪怕碰得头破血流,甚至以身相殉。苏轼则以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走了第三条道路。他既不放弃理想,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走极端激烈抗争,而是听其自然,力求超脱。仕途受挫,他以“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忧游卒岁,且斗尊前”(《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的态度来对待。天地无穷,人生短促,他以享有清风明月自矜,在寄情山水、物我交融中怡然自得。亲人分离,他又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宽解祝福……作为近千年前的古人,苏轼的人生态度不无缺憾,但他一辈子处人处事坦荡圆通,随遇而安,因缘而适,有效地保持了内心的平静,一生乐观、开朗,达到了多少人心向往之而苦求不得的人生境界。这就是苏轼,这就是《水调歌头》独特艺术魅力之所在。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朗诵,朗诵不是背书不是朗读。朗诵,是在对作品感情充分理解之后,在以自己的方式对作品进行有声的再创造的过程。朗诵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普通话标准。普通话是朗诵的基础,因为朗诵所要达到的目的是让听众听懂甚至感动,如果你连吐字都不清楚,那如何能让听众明白呢。当然,如果是地域性的,评委、听众和你都是一个方言区的,你的普通话不标准也能被他们接受,但是吐字还是要清晰的。

       2、对作品的深入理解。这是搜索资料的过程,你要详细了解作品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写作风格、作品本身蕴含的感情以及你自身对作品的理解。有无感情的转折变化、有无情感上的递进,等等。只有做到充分了解作品,才能在朗诵的时候融入感情,要感动别人先要感动自己。

       3、对作品的处理。这是正式开始出声朗诵的步骤,你需要在对作品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对作品中间语句的断开、停顿、重音等进行划分,必要的时候可以删减一些语句或者重读一些语句,来满足作品的演绎需要。可以去网上找此作品的朗诵视频、音频,看看名家是如何朗诵的,根据音视频来处理作品。

       4、配乐。朗诵不可缺少的便是配乐,但是配乐一定要配好,如果配的好绝对是锦上添花,如果不好,那就非常糟糕。不过一般配乐只要和作品主基调搭配合适就可以。这首词可以选一个古筝曲。

       5、练习。以上所有步骤做好后,就是充分的练习了。如果不够熟练,再好的朗诵也没有效果。

       附上两段很不错的《水调歌头》朗诵

       这个是鲍国安老师朗诵的《水调歌头》

       /v_playlist/f3022485o1p1.html

       先悲伤,再宽慰,后而有些开心

       平音拖长仄音短

       二三三四如此停

       句靠中间的字重读

水调歌头朗诵诗词内容是什么?

        《水调歌头》是苏轼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那么你知道关于苏轼《水调歌头》赏析主要有哪些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中秋节 古诗赏析:苏轼《水调歌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目录▼▼

        ★ 《水调歌头》原文 ★

        ★ 《水调歌头》翻译 ★

        ★ 《水调歌头》注释 ★

        ★ 《水调歌头》赏析 ★

        ★ 中秋节古诗赏析 ★

        《水调歌头》

        —— 北宋诗人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水调歌头》 翻译: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屋里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

        《水调歌头》注释: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但:只。

        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

        《水调歌头》 赏析: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节,为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开篇“明月几时有”一句,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笔势夭矫回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几句,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 总结 。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在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

        中秋节古诗赏析

        《八月十五日夜半云开然后玩月因书一时之景寄呈乐天》

        唐·刘禹锡

        半夜碧云收,中天素月流。

        开城邀好客,置酒赏清秋。 影透衣香润,光凝歌黛愁。

        斜辉犹可玩,移宴上西楼。

        《八月十五夜》

        唐·殷文圭

        万里无云镜九州,最团圆夜是中秋。

        满衣冰彩拂不落,遍地水光凝欲流。

        华岳影寒清露掌,海门风急白潮头。

        因君照我丹心事,减得愁人一夕愁。

        《八月十五日夜》

        唐·裴夷直

        去年今夜在商州,还为清光上驿楼。

        宛是依依旧颜色,自怜人换几般愁。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中秋待月》

        唐·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

        中秋节古诗赏析:苏轼《水调歌头》相关 文章 :

        ★ 中秋节古诗词赏析: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 有月字的古诗词苏轼《水调歌头》的原文和鉴赏

        ★ 中秋的诗词双语版:苏轼《水调歌头》

        ★ 米芾的水调歌头·中秋诗词赏析

        ★ 中秋节诗词《水调歌头》原文朗诵技巧

        ★ 水调歌头苏轼阅读答案

        ★ 中秋月古诗赏析

        ★ 中秋节的诗词

        ★ 关于苏轼描写中秋月的古诗

        ★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苏轼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m.js?2697f5ae036705b1309c90adafb920af";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水调歌头朗诵串联词

       水调歌头朗读节奏划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的朗诵

       水调歌头主持人串词:天上一轮明月,阅尽多少世间沧桑;人间万般愁肠,又尝透多少悲欢离合!苏轼的《水调歌头》正是借明月承载着世间这诉不尽的豪情与离恨。于是在花前月下与亲朋相聚时,我们吟咏着它;在异地它乡思念故乡亲人时,我们也吟咏着它。下面,请欣赏歌曲。。带来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一首配中秋节诗朗诵的歌

       水调歌头(九十五字)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 平平仄, 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又或作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上为词谱

       下附词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释义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水调歌头 少年合唱团演唱《水调歌头》

       古琴曲——李祥霆演奏

       方明朗诵《水调歌头》(苏轼)

       古琴曲——李祥霆演奏

       维杨:金风送爽, 丹桂飘香,又是一个中秋佳节。

       明亮:昆明湖泛起轻柔的涟漪,听鹂馆迎来了贵友嘉宾。

       维杨:在这收获的季节,在这温馨的夜晚,

       明亮:让我们共同举杯,向全国人民,向海峡对岸的台湾同胞,向海外侨胞,道一声——

       合:中秋节快乐!

       方明朗诵《水调歌头》(苏轼)

       少年合唱团演唱《水调歌头》

       明亮:有这样一位诗人,酒是他的诗魂,月是他的最爱。他在花间斟下了一壶酒,竟让我们醉了一千年!

       瞿弦和朗诵《月下独酌》(李白)

       维杨:有这样一位诗人,毕生只留下两首诗,却创造了“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林如朗诵《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维杨:望月怀人,对月思乡,这一份情愫为什么百年未断,千里不绝?

       明亮:因为他们身上流淌着相同的热血,他们的诗歌有一个共同的蓝本——

       维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出儿童朗诵《静夜思》(李白)

       旭东朗诵《台南》(台湾 连横)

       维杨:现代著名学者、诗人连横是台湾台南人。二十世纪初,他不肯忍受日寇的凌虐,迁居大陆,三十年代终老于上海。国恨乡愁集于一身,发而为诗,感人肺腑。

       明亮: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经历与连横恰相映衬,他是从大陆到台湾并且终老在异乡的。于右任去世前不久写的一首《望大陆》,在海峡两岸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他的另一首爱国怀乡诗作《鸡鸣曲》,同样苍凉沉郁,感人至深。

       陆洋朗诵《鸡鸣曲》(于右任)

       明亮:鸡鸣不已,潇潇暮雨。

       维杨:暮雨潇潇,鸡鸣胶胶。

       明亮:村头的鸡在叫,它从那个郑国游子的耳畔,一直叫到了于右任的耳畔;

       维杨:黄昏的雨在下,它打湿了柳永的胸襟,打湿了无数柳永的胸襟。

       于芳朗诵《八声甘州》(柳永)

       维杨:淡淡的乡愁酿成一杯酒,浓浓的乡愁化作两行泪,浓浓淡淡的乡愁凝成了一首诗。余光中的一首诗,牵动了千万中国人的心,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一定会听到《乡愁》。

       明亮:而余光中的一句话,又引出了另一首好诗。

       石维坚朗诵《就是那一只蟋蟀》(流沙河)

       戴逸吟诵《前赤壁赋》(苏轼)片段

       出合唱《水调歌头》(苏轼),混话

       维杨:在这月明之夜,在这团圆的日子里,慈母倚靠在门边,望着门前那条蜿蜒的小路——远方的游子啊,归来吧,归来吧!

       明亮:拿上那张窄窄的船票,跨过那湾浅浅的海峡,

       维杨:循着那一只蟋蟀的叫声,循着那一只鹧鸪的鸣啼,

       明亮:走过山一程,走过水一程,奔向这一盏昏黄而又温暖的灯火,

       维杨:捎去云一片,捎来雨一丝,诉说着游子遥远而又热切的渴望。

       明亮:南北东西路,千条复万条,总有一条通往故乡;

       维杨:回家的旅途,千里又万里,终有一步会踏上魂牵梦萦的热土!

       明亮:让这皎洁的中秋月照着我们脚下的路,照着我们相牵的手,

       维杨:让这皎洁的中秋月照着我们相逢的笑脸,照着我们脸上的泪光。

       明亮:在这月明之夜,在这团圆的日子里,朋友,当你独自举杯,是否会感到一丝孤寂?

       维杨:那就看一看杯中的月亮吧,这也是我酒杯里的月亮。

       明亮:你的杯中是无尽的期盼,我的杯中是深切的思念。

       维杨:你的月亮里有我的祝福,我的月亮里也有你的祝福。

       明亮:来吧,让我们举杯!莫辜负山间朗月,江上清风;

       维杨:来吧,让我们举杯!别忘了真挚的朋友和远方的亲人。

       明亮:来吧,让我们举杯!不管你住长江头,还是长江尾;

       维杨:来吧,让我们举杯!不管你在海峡西,还是海峡东!

       明亮:让我们举杯——

       合:同心邀明月,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扬起,至结尾

       今天关于“水调歌头 朗诵”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水调歌头 朗诵”,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

热门文章